發生車禍後,絕大多數車主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修車,保險公司能賠多少,而忽略了「事故折損」這個關鍵。所謂折損,指的是即使車輛修復如新,市場價值依然下降,因為買家不願花同樣價格購買曾經出過事故的車輛。這部分價值損失,法律允許透過折損賠償來主張。
⚖️ 法律基礎
根據《民法》第 196 條,受害人只要能舉證事故導致車輛價值下跌,即可要求加害人或保險公司理賠。法院實務中多次判例支持車主主張折損,例如台北地院判決指出,一輛事故後修復的轎車,市場行情下跌達 20%,最後判給折損賠償 30 萬元。
🛠️ 如何計算折損
折損率並非憑空想像,而是透過專業鑑價師評估。鑑價過程會考量車齡、事故嚴重度、維修金額及市場行情。舉例來說,一輛車齡三年的國產車,若事故修復費用達 20 萬,鑑定後可能出現 15% 折損率,折算下來就是額外損失 10 萬到 15 萬元。
📉 常見爭議
保險公司往往只想賠修車費,不會主動告知折損理賠。許多車主因此錯失權益。專業律師指出,若沒有完整的折損報告,理賠往往被壓低甚至直接駁回。因此,申請折損賠償的關鍵,是找具備專利技術與公信力的第三方鑑價協會出具報告。
📊 真實案例
台中一位林先生駕駛新車發生追撞,維修費高達 25 萬。協會鑑價後發現,車輛市場價值下跌幅度約 18%,林先生最終成功爭取到 12 萬元折損賠償。若僅靠保險公司理賠,他可能連 1 元折損金額都拿不到。
💡 提醒
事故發生後,不要只急著修車,更要留存現場照片、維修估價單,並諮詢專業單位,讓折損理賠金成為真正保障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