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車主在事故後才驚覺:「車雖然修好了,卻賣不出原本的價格。」這就是所謂的 折損。然而,多數人並不清楚折損金額到底怎麼計算。協會的專利鑑價系統,正是讓這筆「隱形損失」被看見的關鍵。
🔎 折損計算的四大要素
- 事故位置與嚴重度:結構件受損、氣囊爆開,折損比例通常較高。
- 修復方式:使用原廠零件與專業工法,折價程度會比副廠零件低。
- 車輛條件:新車、熱門車型折損幅度更大,因為市場買家更敏感。
- 市場行情:同型號事故車與正常車的成交價差,提供直接比對依據。
🛠 專利系統如何運作
協會系統會輸入車型、年份、里程、維修紀錄,並對照事故部位與修復方式,透過數據比對計算出折損率。不同於單純估價,這套系統背後有上萬筆交易數據,讓折損金額能夠「有依有據」。
📂 真實案例
桃園一位車主的新車僅使用一年,因事故更換前懸吊與安全氣囊。協會鑑價後,折損金額高達 180,000 元。法院最終完全採納報告,讓車主成功追回損失。
⏱ 流程透明
只要資料齊全,協會通常能在 7 個工作天 內完成報告。內容包括:事故位置說明、計算依據、行情比對、圖表數據,讓法官、律師或保險公司都能一目了然。
📣 結語
折損不是隨便喊價,而是能透過科學方式算出來的財產損失。當你手裡握有專業報告,權益就不再是口號,而是可以堂堂正正討回來的金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