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人車禍後的第一反應是「快點報保險!」,
卻鮮少有人想到,真正讓你損失最多的,
不是修車費,而是那筆悄悄被忽略的「車價折損」。
當你的車子出過事故,即使修得再完美、板金再平整,
中古車市場上都會被標註為「事故車」,價值瞬間下滑。
對車商來說,事故紀錄=潛在風險。
他們會自動調降收購價,一降往往就是好幾萬,
而這筆錢,就是你本該能拿回來的「隱形損失」。
⚖️ 法律早已替你預留了這條路
根據《民法》第196條,只要能證明車輛因事故導致價值下降,
就能依法向肇事方或其保險公司主張賠償。
但多數保險公司不會主動提及這項權益,
因為他們清楚知道——只要你不主張,他們就能少賠一筆。
這時,「證據」就成為勝負關鍵。
沒有完整的修復紀錄、鑑價報告或事故資料,
你的主張就容易被一句「車已修復完好,不構成折損」駁回。
🧾 協會專利鑑價,讓價值有數據依據
台灣動產鑑價發展協會擁有全台唯一專利的折損鑑價系統,
透過車型、年份、受損部位、修復方式、品牌影響等變數,
以科學模型量化「折損金額」。
這份報告不只是專業文件,更是法院與保險公司認可的證據,
讓你的權益從「說不清」變成「有依據」。
📂 實例:113年度壢簡字第1710號
該案車主駕駛新車被追撞,保險公司只願賠維修費。
協會介入後,出具專業報告,證實該車折價幅度達 8%。
法院最終判決車主可獲 322,650 元折損與鑑定費全額支持,
成為業界具有代表性的勝訴案例。
💬 結語
車禍不是結束,而是你重新爭取價值的開始。
不要讓「修好了就好」成為保險公司省錢的理由,
因為那一筆折損,才是你真正失去的財產
				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