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WAAA鑑價協會

(03)215-0667

⚖️【不只是理賠,而是公平的辯證:協會如何讓法律更貼近車主】

一場車禍,除了驚嚇與修車費,最讓人無奈的,是「理不清」的理賠爭議。
保險公司說折損不能賠、對方駁回鑑價報告、法律程序又讓人望之卻步——
多數車主最後選擇放棄,因為覺得「打不贏制度」。
但真相是:制度並沒有要你輸,只是你缺少「能讓法律聽見的語言」。

這正是台灣動產鑑價發展協會存在的意義——
讓法律、數據與公平之間,有一個能被信任的橋樑。

⚙️ 從糾紛到證據:專業如何轉化權益

協會的核心並不只是出具報告,而是「讓事實可被證明」。
在每一起案件中,團隊都會依照固定程序處理:

1️⃣ 蒐集事實——分析事故現場、維修資料、零件更換清單。
2️⃣ 建立關聯——以專利系統比對車型與折價趨勢,確認因果。
3️⃣ 法律連結——依《民法》第196條與法院實務,擬定求償依據。

透過這三個步驟,協會將模糊的損失轉化為有據可依的事實。

🧾 法律與數據的合作關係

協會與線上律師平台長期合作,建立「雙軌輔助」制度。
一軌是鑑價報告,證明事故造成的價值減損;
另一軌是法律意見書,說明折損的求償依據。
兩份文件互相支撐,讓案件能在調解或法院階段更快定案。

在許多實務案例中,這樣的搭配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。
法院在審理時,更傾向採信「結構明確、依據完整」的報告,
而非僅有照片或維修估價單的主張。

📂 真實案例:「113年度台簡字第2189號」

張先生的休旅車在停等紅燈時被追撞,車輛修復費用約 70,000 元。
保險公司拒絕折損賠償,理由是「損傷輕微」。
協會出具鑑價報告指出,後防撞樑、底盤支架、雷達模組均曾更換,
折損比例達 6.5%。
律師依據報告提交求償意見,法院最終判決保險公司須支付
242,000 元折損金與 9,000 元鑑定費。
從報告提交到判決僅花 41 天。

🧩 為什麼協會能讓法律更快站在你這邊?

  • 中立第三方:非保險公司附屬單位,具獨立公信力
  • 數據可追溯:系統留存每一項計算依據
  • 結合法律語言:讓報告內容能被法院、律師直接引用

這些條件讓協會成為「法律說服的起點」,
不只是專業見解,更是讓正義能被看見的證據。

💬 結語

每一場車禍的背後,都是一場「權益與制度」的對話。
協會的角色,不是爭辯誰對誰錯,而是幫你把「對的事」說清楚。
當公平能被量化、當法律能被聽懂,
那麼每一位車主,都能真正拿回屬於自己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