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車主即使知道有折損賠償,也常遇到一個難題:保險公司不承認,法官不清楚,最後不了了之。其實,折損不是概念問題,而是需要「方法」來量化的問題。這正是協會專利技術的價值所在。
📊 專利鑑價系統的核心
協會的事故折損鑑價系統取得專利,並且建立龐大資料庫,內容涵蓋:
- 各車型事故前後成交行情
- 不同年份與里程的價值曲線
- 結構件與外觀件的折舊比重
- 修復方式對市場信任度的影響
這些數據透過權重計算,得出客觀的折損金額,避免「各說各話」。
⚖️ 法院為什麼採信?
因為報告不只是數字,而是包含完整的推論鏈:事故位置 → 修復方式 → 市場價格 → 折損比例。當法官能清楚理解因果關係,就能合理採納,保險公司自然難以反駁。
📂 成功案例
在「113年度北簡字第912號」案件中,協會出具的報告指出,一輛市值約 120 萬元的 SUV,因前防撞樑與車門更換,市場價值下跌約 18 萬。法院最後全數支持折損賠償,並額外認可 9,000 元鑑定費。這樣的結果,正是專業技術帶來的勝利。
🔮 專利技術的優勢
- 可客觀呈現事故造成的價值差
- 可量化每個零件與工法對市場的影響
- 提供可視化圖表,讓法官、調解委員一目了然
- 在談判桌上提升車主籌碼
⏱ 未來發展
協會計劃將技術與 AI 結合,讓初步折損試算能在手機上即時完成,並配合線上律師服務,形成完整的事故求償鏈。這不只是提升效率,更是讓折損賠償成為「人人可及」的權益。
📣 結語
折損不是模糊概念,而是可以被科學驗證、法律採信的具體損失。有了專利技術的背書,車主再也不是弱勢,而是握有專業利器的談判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