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「口碑+經驗」就能成交,如今消費者更在意能不能被驗證。「車況透明」、「第三方鑑價」與「可追溯維修紀錄」,成為提升信任的三大支柱。具備專業證照、能提供鑑價與履歷的車商,成交轉化明顯更穩定。
📊 價格不是唯一,風險成為新變數
愈來愈多買方把「未來脫手容易度」也納入決策:事故紀錄、鈑金修復區位、結構受損與否,都會直接影響殘值與轉售速度。協會觀察到,能出具第三方折損報告的車輛,在議價過程更有依據、糾紛也更少。
⚡ 新能源車帶來估值新考題
電動車里程健康、電池衰減、快充紀錄與維修能見度,開始影響估值模型。對車商而言,提早建立「電池/電驅」評估流程與保固策略,是鎖住高端客群的關鍵;對買方而言,挑有第三方檢測與保固承諾的車,風險更低。
🧭 協會建議的三步策略
進貨前評估標準化:導入折損判讀與結構檢測清單,避免帶病庫存。
交易資訊白話化:將事故部位、修復方式、折損比重,用圖表說清楚。
售後承諾具體化:把保固範圍、理賠動線、第三方鑑價,寫進交車資訊。
📁 一線實例
有聯盟車商把協會折損鑑價報告綁定每台待售車,導入一季後,退換車爭議下降、議價時間縮短,毛利率反而穩住。原因很單純:風險說清楚,信任就回來。
📣 市場正在獎勵「透明、可驗證、可承諾」的經營者。提早把鑑價與資訊化流程做好,下一波景氣輪動,你會在有利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