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WAAA鑑價協會

(03)215-0667

🚦【事故不是結束,而是價值重分配的開始:為什麼折損鑑價成為車主唯一能保護自己的盾?】

當一台車發生事故,那一瞬間受損的並不只是板金,而是整台車在二手市場的「信任」。
即便修復到接近新品,只要有事故紀錄,車輛在市場上就會被列為「事故車」,價格被迫下降。
這段看不見的價值落差,就是折損,而折損往往比維修費更可怕。
好消息是——折損不是運氣,而是可以透過鑑價被證明、被要求、被追回的權益。

🔎 折損為什麼會存在?市場不是看修好,而是看紀錄

多數車主直覺認為:「車修好了就恢復原價吧?」
但實際市場運作邏輯完全相反。
中古車商與買家最重視「是否事故車」,而非「修得好不好」。

原因包括:

  • 結構件一旦受損,安全疑慮就難以完全消除
  • 即便修復良好,市場心理價值會自動打折
  • 車籍查詢平台會永久紀錄事故
  • 買方會擔心未來轉售更困難

也因此,一台車事故後,即使外觀如新,市場價值可能下跌 5%~20%。
這段落差,就構成你可以合法主張的折損金額。

🧾 鑑價是怎麼做的?不是估價,而是科學推算

協會的折損鑑價流程有清楚的科學邏輯:

  • 事故部位影響:結構件、A/B 柱、底盤等權重最高
  • 修復方式評估:更換與鈑噴的價值影響不同
  • 市場數據比對:以同型車實際成交價作為基準
  • 折損模型套用:運用協會專利系統計算價差
  • 法律鏈結:讓折損與事故因果關係能被法院採信

每份報告都不是判斷,而是「可驗證的數據」。

⚖️ 法律為什麼支持折損?民法 196 條是核心

法律並沒有模糊地說,而是明確揭示:
只要因事故造成財產價值下降,受害方就有權請求賠償。
折損就是典型的「財產價值減少」。

保險公司常說「沒有這個理賠項目」,
但那是因為折損是「要證明才成立」的項目,而不是自動給付。
只要你把證據鏈補強,
折損是明確可主張、也有大量判決支持的權益。

📂 成功案例:一份鑑價報告改變車主的命運

某位車主車頭結構件受損,但保險公司僅願意支付維修費。
車主委託協會後,由鑑價系統判定折損比例約為 15%,
依據車輛市值推算折損金額約 148,000 元。

律師將協會報告提交至調解會,
保險公司原本退縮,但因數據清楚、影像完整、算法可追溯,
最終同意全額折損與鑑定費賠付。

這就是「科學+證據」的力量。

📣 結語

事故不是價值的終點,而是另一段價值攻防的開始。
折損不是感覺,而是市場事實;
不是討價還價,而是法律賦予的權益。

只要你願意主張,
鑑價報告就能替你把「市場看不見的價值」取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