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車主提出折損賠償時,保險公司最常出現的回應是:「這不在理賠範圍內。」許多人一聽就放棄,錯失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金額。其實,這些理由大多數都經不起法律檢驗。
🔎 保險公司三大拒賠理由
「折損不在保單內」
- 事實上,折損並不是保單項目,而是《民法》規範的財產損失。只要能證明事故造成價值下降,肇事方就應該賠償。
「修好了就沒有損失」
- 修復能讓車恢復使用功能,但市場價格已經下跌。中古車商與買家在意的,是事故紀錄,而不是外觀。
「金額過高不合理」
- 沒有數據支撐的喊價確實站不住腳,但協會的專利鑑價報告能提供具體公式、行情比對與市場證據,讓金額具備公信力。
🛠 協會如何破解話術
協會的專利鑑價系統,結合上萬筆交易數據,能客觀計算事故對車價的影響。報告中會附上:事故部位分析、修復工法差異、市場行情落差、折損率公式。這讓保險公司無法再以「不合理」當作藉口。
📂 真實案例
新北一位車主因重大事故造成折損 20 萬。保險公司最初拒賠,理由是「車輛已修復」。協會出具專業報告後,律師介入交涉,最終在調解會上達成和解,對方支付 198,000 元折損與鑑定費。
📣 結語
保險公司的拒賠理由,常常只是「省錢的藉口」。只要有專業證據,車主完全有能力打破話術,守住屬於自己的每一分財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