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車主發生車禍時,通常只會關心「修車花多少?」、「保險能賠多少?」然而,真正讓你財產縮水的,常常不是修車費用,而是那筆被忽略的「車價折損」。
所謂折損,就是車輛雖然修復完成,卻因事故紀錄而在二手市場被打折的價值差。這不是心理作用,而是實際存在的市場機制。一台百萬新車,若被記錄為事故車,轉手價立刻下跌兩成以上。這代表著你可能直接少了數十萬。
🔎 為什麼保險公司常說「沒有這筆賠償」?
保險公司在保單條款中,確實多半沒有主動列出「折損理賠」的項目。因此多數車主會被話術誤導,以為這筆錢「本來就不會賠」。事實上,折損並不是保險合約上的額外補償,而是肇事方依法必須承擔的財產損失。
⚖️ 法律依據
《民法》第196條明確規定:毀損他人之物,必須賠償減少的價額。這就是折損的法律基礎。只要能證明事故造成價值下降,車主就有權主張。
🛠 協會如何幫助車主?
協會運用專利鑑價系統,輸入事故部位、修復方式、車齡、里程等,計算出精準折損金額。報告包含數據、圖表、行情比對,具有法律效力。這不僅能在與保險交涉時成為籌碼,更能在法院訴訟中成為關鍵證據。
📂 案例分享
某位雙北車主,愛車僅使用兩年,就發生嚴重追撞。修復費用約 28 萬,但二手行情一口氣少了 18 萬。協會出具鑑價報告後,律師介入訴訟,法院最終判決全額賠償,車主不僅修好了車,更挽回價值。
📣 結語
修復只是表面,價值才是根本。別讓保險公司一句「不賠折損」就讓你的財產蒸發,懂得舉證,才是真正守住荷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