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WAAA鑑價協會

(03)215-0667

🚗【事故不是結束,而是你的價值重新被審判:折損鑑價為什麼是車主唯一能反擊的武器?】

當車輛發生事故後,你能看到的只有外觀損傷與維修費用,但市場看到的卻是另一個標籤——「事故車」。
這三個字的威力大到足以讓一台車的市價瞬間貶值,即使你花了大錢修復到完美狀態,也無法阻止買家直接往下砍價。
而這段無形卻真實存在的價值落差,就是所謂「折損」。
折損不是猜測,更不是不公平,而是一種能被計算、能被證明、也能被要求賠償的財產損害。

🔍 事故後為什麼一定會折損?市場不是看是否修好,而是看是否出事

中古車市場的邏輯非常現實:
只要有事故紀錄,無論車況多好,都被視為風險車輛。

原因清楚且殘酷:

  • 結構件即使修好也無法恢復原廠狀態
  • 即便修得完美,買家仍對事故車存疑
  • 車籍資料平台會永久留下紀錄
  • 未來轉售時會再被砍一次價
  • 車商在認定事故後會直接調降收購價

換句話說,修得越好,折損越容易被忽略;
但市場根本不管你「修得好不好」,
只看「有沒有事故」。
而正是這個被忽略的價值差,就是你最應該主張的權益。

🧾 折損鑑價不是估價,而是科學的價值重建

協會鑑價師在做折損時並不是主觀認定,而是透過完整模型演算:

📌 事故程度與部位權重分析
例如車頭結構件、車側支撐、後結構一旦損傷,折損比鈑烤高得多。

📌 市場數據比對
會比對同年份、同里程、同等級車款的實際成交價。

📌 修復工法與材料差異
更換與鈑噴、原廠與副廠之間折損比例完全不同。

📌 協會專利系統計算參數
以事故深度、修復方式、消費者心理折價模型進行推算。

📌 法律佐證與證據鏈補強
讓折損與事故之間的因果關係清晰可檢驗。

每一份鑑價報告都有影像、資料、數據佐證,
不是一句「我覺得掉價了」就能成立,而是完整且可驗證的專業意見。

⚖️ 折損為什麼能合法請求?答案就在民法第一九六條

《民法第一九六條》明確規定:
因他人過失造成財產減損,受害人有權請求賠償。

折損正是典型的「財產價值減少」。
只要你能提出證據證明這個價值損失存在,
加害方或其保險公司就必須賠償。

保險公司常說:「折損不是理賠項目。」
事實是:
折損不在保單條文中,但在法律中明確存在。
只差你有沒有提出證據。

📂 案例分享:結構輕傷,折損卻高達十多萬

某車主遭追撞,車尾結構件與後防撞樑更換。
保險公司只願意賠修車費,不承認折損。
車主委託協會進行鑑價後,系統判定:
「結構件更換將造成長期市場價值下降」,
折損比例約為車價的百分之九點五。

律師帶著報告進行協商,
最終保險公司同意折損+鑑定費全額支付。

真正關鍵不是修得好不好,而是「證據完整」。

💬 結語

事故不是終點,而是你的價值重新被市場審判的起點。
折損鑑價不是賭運氣,而是用技術、資料與法律替你取回應得的公平。
只要證據齊全,折掉的價值就能回到你的口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