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位車主都害怕聽到這三個字——「事故車」。
那彷彿是車界的「不良紀錄」,不論你多愛惜、多努力維護,
只要有一次追撞、一次結構維修,
你的車就被市場貼上「貶值標籤」。
然而,真正的悲劇不是事故,而是你放棄主張自己應得的補償。
💥 一、為什麼你的車會被標註「事故車」?
所謂「事故車」,不是報廢車,而是曾發生結構性損傷、氣囊爆開、主樑修復、底盤重整的車輛。
即便修復完好、行駛安全無虞,
中古市場仍會將其視為「價值受損」的車種。
這就像一份履歷上永遠存在的註記——
只要有那一筆「事故紀錄」,價值就立刻掉一大截。
以熱門休旅車為例,一場事故即可能讓售價下跌 10%~20%,
對價值百萬的車款來說,就是十幾萬元的差距。
⚖️ 二、保險為什麼不賠「事故折損」?
這是車主最常被誤導的地方。
保險公司通常只負責「修理」,不負責「貶值」。
他們會說:「車修好了,就跟新的一樣。」
但中古市場可不是這麼想。
根據《民法》第196條規定,只要能舉證事故造成財產減值,
肇事方就有責任賠償折損。
問題是,大多數車主不知道該怎麼「證明折損」。
沒有證據,保險公司就能一句「無依據」打發過去。
🧠 三、協會的專業,讓折損「說得清楚」
台灣動產鑑價發展協會擁有全台唯一的專利事故車折損鑑價系統,
能精準計算事故對車輛市場價值的實際影響。
報告會根據:
- 車型、年份、行駛里程
- 事故部位、修復方式、受損深度
市場行情資料庫與折損權重
科學化分析出「事故前價值」、「事故後價值」及「折損金額」。
報告內容詳列原因、依據與比對圖表,
被法院與保險公司廣泛採信,
是車主主張賠償的最佳證據。
📂 四、真實案例:「114年度桃簡字第612號」
車主李先生的新車僅行駛三個月,便遭後方貨車追撞。
雖然修復完成,但車商估價卻從 120 萬降至 95 萬。
李先生透過協會申請鑑價,報告指出結構件更換、焊接修復等
造成折損金額 235,000 元。
法院採信報告,判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並支付 8,000 元鑑定費。
李先生說:「那份報告,不只是數據,更是公道。」
🧾 五、折損賠償流程超簡單
想主張權益,步驟其實很清楚:
1️⃣ 準備維修單據、事故照片、保險聯絡紀錄。
2️⃣ 向協會提出折損鑑價申請。
3️⃣ 七個工作天內出具專業報告。
4️⃣ 與律師或保險公司協商求償。
若談不攏,報告即可作為調解或訴訟證據。
整個過程透明、效率高、不走冤枉路。
💬 六、結語
「事故車」不是命運,而是結果的起點。
別讓市場的標籤定義你的損失,
也別讓保險公司的話術抹掉你的權益。
協會用數據說話,用專業還你價值,
讓那場意外,不再成為永遠的折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