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人以為車禍結束後,只要車修好了、保險理賠入帳,一切就能翻篇。
但真正的問題,往往從「修好之後」才開始。
車價下跌、文件不足、保險拒賠,這些情況若處理不當,
不僅讓你損失金錢,還可能錯過爭取合法折損賠償的機會。
⚠️ 第一步:留證據,別急著修
許多車主在事故當下只顧著處理保險報案,
卻忽略了現場與修復過程的影像紀錄。
包含事故現場照片、維修估價單、零件更換清單、拆裝影像,
這些都是日後證明「事故導致價值下降」的關鍵文件。
一旦車子修好後才想補資料,往往已經太遲。
📑 第二步:了解保險與法律的界線
保險公司只負責修復損害,卻不一定理會價值貶損。
根據《民法》第196條,
「因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而減少其價值者,應負賠償責任。」
也就是說,折損是獨立於修復費之外的損失,
只要能證明事故造成車價下降,就可依法主張。
這項權益多數車主並不清楚,也因此常白白錯失。
🧰 第三步:用專業鑑價報告補上最後一哩
折損金額不能用「感覺」談,也不能用「估」去猜。
這時協會的專利鑑價報告就派上用場。
它會根據事故位置、修復項目、零件原廠比重與市場交易紀錄,
計算出精準的價值落差,形成具法律效力的文件。
📂 真實案例
在「114年度北簡字第2921號」案件中,
車主僅因後保桿與底盤結構變形導致折價,
協會出具專業報告後,法院支持其主張,
最終獲得 186,000 元折損金與 8,000 元鑑定費補償。
💬 結語
車禍不是終點,而是你重建權益的起點。
記住三步驟:保留證據、理解法律、取得鑑價報告。
只要掌握這三點,就能讓「修復」不只是表面,
而是把真正的價值,一起修回來。
				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