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修好了就沒事」——這句話你是不是也聽過?
在事故現場、在修車廠、在保險理賠員的嘴裡,這幾乎成了安慰口頭禪。
但事實上,當你的車出過事故,它的價值就不再一樣了。
就算鈑金平整、烤漆亮麗,市場卻早已在心裡打了折。
📉 為什麼「修好」不等於「恢復價值」?
汽車市場對事故車的接受度極低,
即便車況良好,只要系統查到出險紀錄或結構件維修,
價格立刻下降 10%~30%。
原因很簡單:市場信任一旦受損,價值自然下滑。
這就是「事故車折損」的概念——車雖可修,價值難回。
但多數車主並不知道,這部分的貶值其實可以依法請求補償!
根據《民法》第196條,只要能證明車價因事故下降,
你就有權要求肇事方或其保險公司賠償。
而這筆金額往往比你想像中還多。
⚙️ 專業鑑價,讓價值回歸公平
台灣動產鑑價發展協會運用專利演算系統,
結合萬筆市場交易資料與修復類型模型,
能科學化計算出事故折損金額。
這不是「估價」,而是一份具法律效力的報告,
可用於保險理賠、調解、乃至法院訴訟。
協會鑑價報告包括:
- 車體結構分析與修復對照圖
 - 折損比例公式與市場比價依據
 - 專業鑑價師簽章與方法說明
 
這些完整資料,能讓談判不再靠「情緒」,而是靠「數據」。
📂 實例說話
在「113年度南簡字第2458號」案件中,
保險公司堅稱「輕度追撞不構成折損」。
協會鑑價報告指出:車輛後結構與避震系統更換屬中度損傷,
最終法院採信報告內容,判決車主獲得 231,000 元折損金與 9,000 元鑑定費。
💬 結語
事故的損失,不只是凹陷的鈑金,更是價值的流失。
修復是外在的,折損是隱形的。
若你不主張,保險公司就不會主動提。
讓專業鑑價報告為你說話,
因為真正的「修好」,應該包括價值一起修回來。
				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	